今天聊聊大名鼎鼎的蒋介石侍从室。
只看名称,会以为侍从室只是蒋身边侍从人员的管理机构,其实不然。它是蒋控制党政军,实行集权统治的主要凭借,地位如同清朝的军机处,凌驾于国民政府各部门之上,是蒋家王朝的内廷。
▲ 重庆的蒋介石官邸
侍从室架构
▼
侍从室成立于1932年,时任国民政府军委会委员长的蒋介石在江西指挥「围剿」红军。因战事需要,蒋常常需要临时抽调参谋人员随他到湖北、江西等地工作,为方便起见成立了由随行参谋、侍从秘书、侍卫官等人员组成的侍从室。
成立之初侍从室权力不大,地位也不显赫,仅仅负责起草文件、翻译电报、处理机密文件、保卫蒋的人身安全,是侍卫与秘书性质的事务机构。
到了1936年,蒋权力的稳固,对侍从室进行了改组,全称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至1940 年已扩编为3 个处,逐步成为一个掌管军机、党政、人事大权的中枢权力机构,地位凌驾于国民党政府各部门之上,具体架构与分工是:
侍一处:掌军事,下设
第一组:总务
第二组:军事
第三组:警卫
侍二处:掌政治、党务,下设
第四组:党政
第五组:外交
第六组:情报
侍三处:掌人事,负责人事调查、登记和考核。
▲ 蒋介石
达官显贵、各界要人都要仰其鼻息,侍从室功能犹胜前清军机处。也就是说,机密大事多由侍从室直接发出,一切按蒋手令办事,侍从室就是蒋家王朝实施统治的「内廷」。
侍一处
▼
侍一处负责军事,在战乱频仍的民国时代,地位最重要。它的主任都是国民党政府显赫一时的大人物,也是蒋的心腹,如钱大钧、张治中等。
钱大钧,首任主任,中将加二级上将衔,日本士官学校出身,曾任军政部次长、上海市长,是蒋介石嫡系的「八大金刚」之一。他对蒋忠心耿耿,西安事变时在华清池为救蒋受重伤,深受蒋的信任。
▲ 钱大钧
张治中,二级上将,保定军校出身、曾任湖南省主席、新疆省主席,军委会政治部部长。 要知道整个民国时期实职上将也就区区数十人,可见侍一处的重要。
侍一处主任平时既要参赞军机,出谋划策,逢蒋有重要军事行动,还要随侍左右,向各战区指挥官传达蒋的重要手令。战事紧张时,蒋一天要找侍一处主任多次,遇到紧急军情,主任还需代蒋亲拟电稿发出指令。
▲ 张治中
主任还要协调军委会各部门的关系,保证军令畅通,从而达到蒋对军队的实际控制。
侍一处中最重要的是第二组(军事参谋),从作战指挥、部队训练、国防装备到交通运输、后勤补给等无所不管。凡参谋总长不能决定或不敢决定的文件,都经过第二组参谋人员研究审核,签注意见后送蒋最后裁定;还有来自全国各地军政大员的重要文电,也要经二组初步审阅后报蒋裁决。
二组主管的业务几乎包括了本应由国民党军委会所属各重要部门和其它行政部门掌管的主要军事相关工作,不折不扣的「太上军机」。
侍二处
▼
侍二处主管政治、党务、文秘,核心是第四组,负责党政要务的上传下达,机要文件及重要函电的往来,既有国民政府、中央党部、各省市地方政府等重要部门向蒋请示汇报的文电处理,也有蒋的对外重要文电、讲话等的起草和代撰,蒋通过这一核心幕僚机构,独揽党政大权。
而说到这里就必须要重点介绍一下侍二处的主任,大名鼎鼎的「文胆」陈布雷。
陈布雷,号畏垒,浙江慈溪人,曾任上海《商报》主笔,以写时文见长。1928 年,陈与蒋会面,蒋十分欣赏其才华与品行,力邀其帮忙,陈也感于知遇,很快成为蒋的心腹与「御用」笔杆,蒋对外发布的重要文电十之八九皆出其手。
▲ 陈布雷
比如以蒋署名的文章《报国与思亲》,被南京政府明令编入中学课本,实际由陈操刀;「西安事变」后,蒋介石美化自己的《西安半月记》也烧死了布雷先生不少的脑细胞。
陈布雷自律甚严,为人本分,小心谨慎,工作中以身作则,严格要求下属,所以侍二处的工作十分出色,蒋甚为满意,自侍从室改组以来陈布雷一直稳坐侍二处主任达10年之久。
▲ 西安事变前,蒋介石与张学良、杨虎城的合影
陈布雷工作辛劳,又不会自我调节,所以长期为失眠所困扰,后来张治中任侍一处主任时,两人关系好,张有时带他出去逛逛公园,吃吃小馆子,看看电影才使他放松不少。
侍三处
▼
蒋介石当然知道,不论什么事情最终都要人来完成,所以人事大权一定要牢牢掌控,按照蒋的规定,凡国民党政府中央和地方各高官的任免,都必须经过他亲自核定。
具体工作本来由侍二处第五组负责,但因工作量太大,涉及面太广,实在是忙不过来,所以到了1940 年,在侍从室系统下专门成立了侍三处,主任是陈果夫。
▲ 陈果夫
所谓「蒋家天下陈家党」。陈氏兄弟的叔父陈其美早年对蒋多有眷顾,蒋对陈氏兄弟也待若子侄,十分信任,陈果夫、陈立夫早早就掌握了国民党的人事大权,侍三处负责人事,陈果夫无疑是最佳人选。
陈果夫走马上任后,充分利用自己掌握的CC系及「中统」的人脉关系,积极网罗亲信,收集人事资料,通过调查、登记、考核、甄选、吸收等手段逐步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人事登记制度和方法。
当然遴选的首要条件是政治立场,即绝对忠于蒋,同时还采取各种方式,对各方人士进行联络、拉拢和控制。
如成立所谓「实业计划学会」,打着「学术」研究的幌子,拉拢一些高级知识分子和知名人士;又如在「中央训练团」成立高级班,学员主要由侍三处从国民党各厅、司、局长和专员级干部中提名,受训后作为培养对象,以此笼络人心,正是这样逐步将人事权控制到蒋的手中。
▲ 侍三处
神秘的第六组
▼
特工组织是蒋氏政权巩固独裁统治的重大法宝,蒋曾说:「特务工作人员,就是领袖的耳目,你们所到的地方,就是领袖耳目所及的地方……」
侍从室自然要牢牢控制特务组织,具体分工是中统的情报封送侍二处第四组处理;军统的一般情报封送侍一处第二组办理,政治、经济方面的情报则由侍二处与侍一处协同处理,至于由戴笠本人亲自书写的重大机密情报「报甲情报」则直接呈送蒋介石本人,其他任何人不得知情。
▲ 戴笠
1939 年侍从室情报业务合并,单独成立第六组,即情报组,建制上虽属侍二处,但同时也受侍一处主任的双重领导。这个第六组从建立之初就颇为神秘,许多情报除了侍一、侍二处主任可能知道一些外,对侍从室内部也严格保密。
第六组还有一个重要职能类似于明朝的东厂、锦衣卫,就是对军政大员进行监视,尤其是那些让蒋不放心、怕其背后搞小动作的人。
如1943 年,蒋介石授意第六组:「注意唐孟潇(唐生智)、何云樵(何键)在湖南的活动,但不可使其察觉。」又比如张治中,虽然是蒋的嫡系「八大金刚」之一,侍一处主任,但他政治态度进步,仍然受到严密监视。
▲ 唐生智
选人与待遇
▼
侍从室人员是「天子近臣」,处在权力金字塔的顶端,自然受到朝中亲贵的瞩目,即便是一名普通工作人员在军政大员面前也是备受尊敬,所以许多人打破头想往里钻。但侍从室也不是谁想干就能干的。
首先必须能力出众!因为侍从室业务繁忙,人数却要求精干,能力不强是混不下去的,就像前清的军机处,做一个小军机(军机章京),「红章京」固然炙手可热,红遍朝野,若是个可有可无的「黑章京」那就惨了。
▲ 侍从室人员
而且蒋介石对侍从室人员还有独特的任用标准,蒋的贴身侍卫官据说要少校军阶、枪法出众、黄埔出身、还要是浙江人,最好是奉化的,如果是溪口那就完美了,毕竟关键时刻子弟兵靠谱。
对侍从室主任这样的重要人选,蒋更是慎之又慎,侍一处主任更换频繁,先后七任,任期一般只有一两年,侍二处主任陈布雷却是「十年一贯制」从未更换,原因何在?
侍一处主管军事,主任联系各方,发布军令,权力太大,即便是蒋的嫡系也怕会培植亲信,架空蒋介石,所以不能有常员。侍二处主任的关键是忠心与才干,这方面陈布雷是最合适的人选。
▲ 蒋介石
当然,蒋介石是会笼络人心的。侍从室人员每月的工资之外还有工资2/3 的津贴,吃住免费,夜间加班另有夜宵;每两年发呢料和哔叽料中山装各一套,年节还有额外赏赐。
对比现在,这样的待遇似乎也不是多优厚,但在那个温饱都很困难的年代,尤其在抗战艰难时期,这样的待遇,可让国府其他机关羡慕嫉妒恨了。不仅如此,侍从室人员一旦外调,最少提拔一两级,且去的都是好单位。这也是蒋树立威信,让其感恩图报的重要手段。
1945 年,国民政府军委会改组,显赫一时的侍从室也终于走到了尽头。
最专业股票配资论坛,股票开杠杆,股票配资算非法经营罪吗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